衡器的起源与发展介绍
一、衡器的发展简史
度量衡在中国源远流长,是众多古代文明奇葩中的一支。具体地讲,度量衡是三种不同含义的计量:“度”是指长度测量,“量”是指容积测量,衡”是指质量测量。
度量衡伴随着人类的生产、交易活动而产生,因此,度量衡的发展忠实地映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。
二、夏商周时期出现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衡器
现今已经出土的天平和砝码,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,证明我国在夏代就知道利用杠杆原理制造衡器了,这就是衡器的祖先。人们把秤和天平叫做“衡”(衡器),把砝码叫做“权”。
西周(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771年)时的青铜器上发现有“金十寽(音虑)”“金十匀”等铭文,“金”就是铜,“寽”和“匀”是古代的质量单位。由此判断那时已用“金”作为交易的等价物且予以测量。
三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,制度为历朝沿袭
众所周知,秦始皇以“车同轨,书同文……权同轻重”统一了度量衡。这一制度被沿袭下来,赋予衡器公正、清廉、严明的象征,对历代衡器发展影响深远。秦及以后的铜权如图所示,和今天所用的秤砣相似
四、新中国衡器生产
新中国衡器经历了机械化、电子化和现代化三大阶段的演变与发展。
据1952年的统计,全国已经建立了l5个国营衡器厂,私营作坊有2379家。又经过十来年的发展,在24个省、市建立了大型专业衡器厂,衡器步入了机械化生产的阶段。但是,多年以来,人们都是利用杠杆等机械原理制造衡器,技术上没有太大突破。
20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国开始了电子衡器的研制。电子衡器用传感器将质量转化为电信号,再用仪表显示出来,是称重技术的一次革命。衡器产品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品种与功能,形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大家族。改革开放以来,电子衡器在我国得到普及和高速发展,制造电子衡器的厂家达到数百家。20世纪末,电子衡器已在中国担当主角,衡器进入了电子化时代。
进入21世纪,衡器制造业迈入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发展道路,这也是现代衡器发展的重要标志。中国衡器企业林林总总近千家,具有一定规模的衡器企业也有数十家,他们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、先进的制造设备、先进的材料与器件,进行着衡器现代化的生产,更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衡器企业使用着自主技术设计、生产衡器。
为了维护贸易的公平性与公正性,衡器被纳入国家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,列入目录的衡器实行法制性的首次检定和周期检定。
现在,中国有能力制造衡器大家族中的各种衡器,称重技术水平日渐与国际接轨,两化融合有力地促进着中国衡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。
上一篇 : 牛顿力C系列仪表关不了机是什么原因
下一篇 : 衡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